伊利集团:谋求永续发展

2017年12月14日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吴勇

《 人民日报 》( 2016年03月04日 17 版)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伊利集团新工业园区的液态奶生产车间里,传送带川流不息,机械手来回穿梭,偌大的车间里看不到一滴牛奶,实现了收奶、无菌灌装、机械手包装及出库的全自动化控制和标准化管理。这是2015年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的“乳品生产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也是伊利集团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

坚定创新态度

多年来,在中国乳品市场中,国产高端奶粉一直处于空白。伊利金领冠系列产品的研发上市,填补了这项空白。

“让创新成为伊利的态度。”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说。伊利集团在业内一直是一个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

率先在全国开创有机奶、研制舒化奶让“乳糖不耐症”人群也能够享受牛奶的营养……伊利的产品创新数不胜数。但伊利认为,一个新产品的诞生并不能完全代表企业的创新能力。

伊利提醒自己,创新是全方面的,不仅是产品创新,更是发展模式的创新。伊利在行业率先全面升级现代牧场主培训模式,进一步确保上游源奶质量产量;伊利的产业链金融模式创新,加大对上游奶农的资金扶持,有效解决了产业链的融资需求……伊利将高标准、新模式贯通于全球产业链,形成了一个奶农、供应商、经销商良性互动的“生态圈”,实现了行业和产业链的协同共赢。

2015年,伊利发布中国首个“母婴生态圈”战略,利用“互联网+”思维,打通线上和线下平台资源,通过抓取和分析母婴人群的大数据信息,判断目标人群主要的营养需求,从而构建了一套全方位、专业、精准的定制化母婴服务生态体系。

坚持绿色方向

记者来到伊利清水河牧场,奶农范鹏正在牛棚中给奶牛喂饲料,并仔细察看饲料的干湿程度。“以前觉得奶牛吃得多,产奶量自然会提高,但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范鹏坦言,这次来伊利奶牛学校牛二代训练营培训,最大的收获是直接感受到了科学的饲料配比和奶牛营养管理对奶牛养殖效益的拉升。用伊利人的话来说,要让奶牛们吃上“营养套餐”。这不仅提升了效益,还赢得了生物能耗降低的“绿色效果”。

“绿色”是伊利集团“十三五”发展思路中的重要一项,也是伊利集团一直坚持的发展方向。追求“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发展”的三位一体,要实现企业的绿色生产,倡导顾客的绿色消费,坚持品牌的绿色发展。“绿色领导力”的理念一经提出,即得到各界的广泛响应。

伊利“绿色产业链”的内涵包含两个维度:产业链共赢和生态环保。即带动全产业链各个环节,采用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方式进行生产,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推进乳品行业的生态文明建设。

数字显示,伊利单位能耗每年下降3%。伊利充分利用制冷车间出来的冰水循环制冷,降低能耗,制冷效率提高了5倍。截至2015年底,伊利自建的污水处理厂(站)的日污水处理能力达13万吨,近4年减排二氧化碳约31万吨。该减排量相当于新建了四个比金川乳业产量大却不排放二氧化碳的工厂。伊利金川污水处理厂沼气年发电量92万千瓦时。

坚守安全红线

2014年,伊利全面启动“质量领先战略”,将食品安全工作延伸至全球产业链条上的所有合作伙伴,系统性构建全球质量管理体系。

如今,随意拿起一款伊利婴幼儿配方奶粉,通过智能手机、平台网站,除能看到奶粉的生产日期、批次、生产者、生产许可证、配料表等信息外,还能查看奶粉诚信评价、消费者指南信息、质检报告等与选购息息相关的信息。

其实,伊利的产品追溯远不止拿到产品的那一刻。伊利利用大数据实现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管控,已率先在业内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程序。奶源基地从奶牛出生即为其建立养殖档案,原奶运输过程实现全程可视化GPS跟踪,原奶入厂后采用条码扫描,随机编号检测。同时,建立了生产过程的产品批次信息跟踪表、关键环节的电子信息记录系统、质量管理信息的综合集成系统和覆盖全国的网络系统,实现了产品信息可追溯的全面化、及时化和信息化,并且与国家平台进行对接。

据介绍,2015年11月,伊利将质量管理工作战略升级为“质量领先3210战略”,聚焦“全球最优品质”,持续升级全球质量管理体系。在3210战略中,“3”是指打造世界一流学习型、专业化质量队伍,建立包括原料、产品、卫生、工艺、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世界一流行业标准,生产世界一流品质的产品;“2”是指升级全球质量领先管理体系,以及端到端全链条的质量自主管理模式;“1”是指对全链条不满足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要求的过程和结果坚决实行一票否决;“0”是指保证零食品安全事件。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产品质量是维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所在,伊利更是深知这一点。”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说,“为迎接乳业全球化竞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伊利还将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树立在国内外良好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记者: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