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行 根深叶茂

2016年10月08日       来源: 金台网      作者: 管理员

坚持国际化经营 促金融服务创新

人民日报记者 欧阳洁

一家银行的历史映射了一个国家的近现代金融史。

一家银行的发展见证了一个民族走向世界的征程。

一家银行的未来寄托了一个国家银行业积极融入全球金融市场的愿景。

百年中行,从上海汉口路3号的门楼走出,历经世纪风雨,如今枝繁叶茂,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在泰晤士河畔的伦敦金融城里,欧美银行鳞次栉比,中行伦敦分行在此生根壮大近90载;在埃菲尔铁塔下,中行巴黎分行成为中法经贸合作的桥梁,将法国的先进制造带到中国,也让法国认识了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在遥远的南半球,中行悉尼分行扎根当地,深耕市场,护航中国企业,成为一家地道的本土银行……在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中国银行已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张靓丽名片。

除了矗立的中行大楼,中行更多闪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身影后,闪现在人民币“出海”的光环下,闪现在创新小微企业服务的希望中……

如今,中国银行成为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并成功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成为新兴市场国家中首家入选的金融机构,并正努力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稳步迈向国际一流大型跨国银行集团。

服务社会,改革创新,百年中行常葆活力

一家银行经营百年而延续不断,必然与国家经济和金融根脉相连、休戚与共。

1912年1月24日,孙中山先生批准,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并于同年2月5日在上海正式成立,自此中国银行开始了“服务社会民众、振兴民族金融”的百年征程。

设立初期,在外国银行几乎全部控制我国的国际汇兑业务时,中行积极发展外汇、侨汇业务和国际汇兑业务,开启了民族金融的先河;1949年后,中国银行成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统一经营管理国家外汇,支持外贸发展,成为连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发挥长期经营外汇业务的独特优势,成为国家利用外资的主渠道……中行始终紧跟国民经济脉搏,恪守“为社会谋福利、为国家求富强”的历史使命,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一家银行经营百年而常葆竞争活力,必然有着改革创新的禀赋特质。

改革开放后,中国银行锐意进取,成为改革开放先锋。其一次次蜕变,映射着国家经济和金融不断前进的脚步。1994年,中国银行改制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2004年8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2006年6月、7月,中国银行先后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A+H”发行上市的中国商业银行;2014年,中国银行再次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成为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唯一连续4年入选的金融机构。

创新是中行发展的不竭力量,数个行业“第一”让中行始终走在创新发展之路上:1985年,中行发行国内第一张银行信用卡;1997年中行率先推出网上银行业务;2007年,中行推出了国内首家私人银行;2009年叙做国内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瞄准国际,开创格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

从成立以来,中行就始终坚持走国际化经营之路。1929年,时任中行总经理的张嘉璈率团考察,历时10个月、途经18个国家、跨越亚欧美三大洲,最终选定在伦敦设立首家中行的国外网点,这开启了中行走向世界的征程,也为中国银行业在海外发展播下种子。

成立后的短短17年,中行就做出了在伦敦开设分支机构的重大决策。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对此评价:“正是这样一个神来之笔,让中国银行在创业之初就被注入了国际化基因。”

经过百年积淀,截至2015年3月末,中行已在42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620多家经营性分支机构,海外机构实现的利润对集团利润总额的贡献度达到22.98%,比上年提升3.6个百分点。2014年全年集团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过5.32万亿元,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同时办理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240.8万亿元,同比增长86.6%,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人民币国际化让世界感受到中国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的变革,也为中行带来全新机遇。在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中行走在市场前沿。

2014年7月,中行在法国市场发行20亿元人民币“凯旋债”,成为第一只在欧洲主板上市的中资机构人民币债券;2014年10月,英国政府宣布将发行一期高级无担保离岸人民币债券,这是全球首只外国主权级离岸人民币债券,中行作为唯一的中资银行,与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共同被任命为联席主承销行;11月17日,沪港通试点正式开始交易,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近日选定中国银行为“沪股通”独家结算银行,由中银香港和中行上海市分行分别担任香港和内地结算银行……中行跟随人民币足迹,深入世界各个角落。

2014年中国银行海外业务进入历史上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成为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的重要内容,中国银行又积极参与其中。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中国银行已在其中16个国家设立机构,还在2个国家筹设机构。

“未来十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将突破2.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3000亿至4000亿美元。”田国立说,“中国银行一直是一个国际化的银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给中行带来机会。仅2015年中行就计划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相关授信不低于200亿美元。”

多元化是中行另一优势。目前中行已形成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直接投资、基金、保险、租赁等于一体的多元化业务平台,充分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为全球客户提供全面金融服务。

扎根中国,金融护航,助力企业“走出去”

“中资企业海外并购的资金来源比较有限,不像发达国家企业进行大宗并购时,可以股票兑价支付,或者短时间内在权益市场上筹资,中国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筹资时间较长,往往很难满足大型海外并购对资金数额和到账速度的要求。”洛阳钼业澳洲矿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大辉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多数还是依靠银行贷款,而我们贷款首选中资银行是因为中资银行了解企业母公司在国内的经营情况,建立了长期合作、互信的关系,能很快对项目进行贷款尽职调查和审批。”

2013年11月,洛阳钼业澳洲矿业有限公司正是借助中国银行的信贷支持,完成了价值8.2亿美元的澳大利亚某铜金矿收购项目,这是中资企业当年在澳大利亚完成的最大矿产并购案。

也是在2013年9月,我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出资71亿美元并购美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史密斯菲尔德,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金额纪录。

中行作为全程金融服务核心银行,扮演了并购财务顾问、证明收购方资金实力的贷款承诺函开立行、银团牵头行、上市承销商、保荐人等多个角色,帮助双汇在一年内完成了融资—收购—整合—上市—还款的全过程。

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小微企业是银行的职责,也是银行转型发展的关键。中行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根据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和行为特征,重塑信贷流程和风险管理体系,专门设计研发了“中银信贷工厂”业务模式,为中小企业建立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

自2008年创立以来,“中银信贷工厂”服务中小企业客户逾20万户,累计信贷投放超过1万亿元。根据外部咨询公司调查,中行中小企业客户满意度连续多年达到98%以上。截至2014年底,中行小微企业贷款新增1455亿元,增速达到16.3%,超出全行贷款同期增速7.3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