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努力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2018年12月27日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管理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发表主旨演讲 人民网记者翁奇羽 摄。

12月26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18中国品牌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改革新动力,品牌新未来”为主题,围绕改革开放40年品牌发展历程,展望发展趋势,聚焦突出问题,寻求破解之道,共绘发展远景,进一步推动中国品牌高层次规划、高品质建设、高质量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发表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同志们,上午好!

首先祝贺“2018中国品牌论坛”在人民日报社召开,祝贺品牌发展指数的启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的价值是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某个商品是在生产价格以上销售,还是在生产价格以下销售,主要是看你的品牌。你这个企业的盈利状况和国际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的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决定于企业的品牌。

中国历史上由于长期处于以农业小生产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状态,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搞了30年的计划经济,搞市场经济才不到40年时间,所以在品牌建设上,我们跟发达市场国家相比处在劣势地位。举一个例子,前几年我到浙江一个衬衫厂去考察,厂的经理告诉我,他们生产的衬衫在同一条生产线上,采用同样的面料、同样的工艺,最后一道工序贴商标,贴一个中国商标,市场销售价格两三百元;贴一个外国品牌商标,市场销售价格一两千元,买这个外国商标一年要交给人家几百万元品牌使用费。最近这些年,中国一年到海外旅游的上亿人次,海外消费总额达一万多亿元。中国人到海外去扫货,大包小包往回带,回来发现花高价买的奢侈品原来大部分是在中国生产的,中国生产的商品贴一个外国牌子我们再高价从外国背回来!中国由于缺少名牌吃了多大亏呢?我算了个账,我国现在GDP按照市场汇率来计算,大致是13万亿美元。如果按照PPP法(购买力评价法)计算大致是20万亿美元,相差7万亿美元。这7万亿很大程度上是品牌价值的差额。由于缺少名牌,我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只能按照低于生产价格和使用价值的交换价格来销售,所以我们吃了这么大的亏。换句话讲,如果我们创造出了中国名牌,在国际上有知名度,按照现在的商品使用价值、商品的总量,我们提升交换价值的空间高达7万亿美元。习主席号召我们要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

我们不仅要创立大批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品牌,像中国高铁、中国华为这些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品牌,创造一批工业品牌,服务业品牌,我们还要创造大量农产品的品牌。现在食品质量成为国人最关心的事情。

怎么提高食品质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立食品质量标识制度和原产地可追溯制度。”这句话已经说了6年,到现在还没有落实。如果要建立中国食品质量的信誉,必须把这项制度建立起来。我去法国考察过,上世纪70年代法国是农产品进口国,后来用20年时间成为农产品出口大国。农产品出口额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我们考察时他们讲主要有两条经验:第一是建立了食品质量标识制度和原产地可追溯制度。食品质量分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每种食品贴上不同颜色的标签,让消费者自己选择。另外有原产地可追溯制度。这项制度建立起来以后,法国的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上建立了信誉,所以法国的农产品很快由进口国,变成了世界第二出口大国。中国也一定要建立这样一个制度。第二是建立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形成自己的品牌。一家一户是不可能建立品牌的。法国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占全社会的80%。中国也要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才能建立农产品品牌。

总之,我们要通过企业的努力,通过政府的监管,通过法律、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也通过我们《人民日报》社建立的品牌发展指数的评价机制,把中国的品牌建设起来。争取逐步把7万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拿到中国人手里,装到中国人口袋。让中国尽快的富起来、强起来。谢谢!